您的位置: 首页 > 软件教程 > 中国原创音乐:创作扶持不再,“抢”已成音乐行业主流

中国原创音乐:创作扶持不再,“抢”已成音乐行业主流

编辑:伢子
2024-05-24 18:08:2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原创音乐产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原创音乐创作却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曾经的创作扶持已然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音乐行业内的“抢”与商业化。这一现象已成为主流趋势,给广大原创音乐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扰。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模式,为原创音乐创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优秀的原创音乐作品,保持中国音乐产业的繁荣与创新。

作者 | 纳豆

编辑 | 楚青舟

发布 | 深瞳音乐(ID:deepfocusmusic)

4月14日,网易云音乐发布“云梯计划2023第一期”,通过平台播放收益100%归属音乐人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原创音乐扶持力度。

无独有偶,在同一天,腾讯音乐(TME)宣布“新势力计划2023”启动报名,从乐队、说唱、流行三个赛道出发,扶持原创音乐。

两大音乐平台同日官宣,其中火药味昭然若揭。

把视野放广一些,泛音乐类品牌也开始入局。

3月底,乐器品牌Fender公布第5届Fender NextTM计划的最终入选艺术家名单,在华语地区联手网易云音乐推选落日飞车乐队和文兆杰作为华语乐坛代表入选,将会获得品牌方提供的乐器、宣发等一系列扶持。

其实,这样的场景在数字音乐行业领域已经相当常见。一侧是持续升级的扶持计划,另一侧是滚动更新的入驻原创音乐人和原创作品数,此番场景,即使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来形容也不为过。

在花团锦簇的背后,我们依然关心,中国的原创音乐走向何方?

原创音乐人的现状如何?他们真的靠音乐赚到钱了吗?

我们究竟需要怎么样的原创音乐扶持计划?

为此,深瞳音乐采访了一些原创音乐人、从业者,希望从中能一窥究竟。

一、平台、品牌、城市……扶持原创“八仙过海”

如果问现在数字音乐行业什么最热,大概率你会得到同一个答案:原创音乐。

纵观行业,无论是腾讯、网易等头部玩家,还是B站、字节等企图入局分羹的新玩家,亦或是Fender等远渡重洋而来的国际型选手,关于原创音乐的争夺已经接近到白热化的地步。

原创音乐的热潮不是无源之水。

随着音乐版权共享的不断推进,音乐平台在内容层面的趋同性增加。除了新增“独家首发”模式(此前已在《中国数字音乐版权:从“独家”时代,进入“独家首发”时代?》一文中详述),仍然拥有至多3年独家合作机会的原创音乐人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深瞳音乐看来:如果从虾米音乐2014的“寻光计划”(专辑投资扶持为主)算起,经历音乐平台系统化的扶持探索(“石头计划”最早提出7项扶持举措),再到视频平台加码音乐赛道(抖音、B站),以及乐器品牌等入场(Fender Next等),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中国原创音乐扶持已经走过起步期和成长期,进入全面开花的快速发展期。

中国原创音乐:创作扶持不再,“抢”已成音乐行业主流

总体而言,平台在原创音乐扶持计划中有以下特点:

1、聚焦爆款

1000w+播放量、10w+评论量,在各家热门音乐的华丽战报中,无不透露着对爆款的渴望。爆款的红利毋庸置疑,但这也让平台陷入流量与审美博弈的怪圈。

原创音乐作品的数量节节高,华语音乐药丸的论调年年有,如何兼顾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音乐平台尚未解开的一大难题。

2、凸显流量

如果说扶持计划中有什么最充裕的,那一定是流量资源。

流量的背后逻辑是传播。音乐平台的自然无须赘述,音乐平台之外,如抖音的看见音乐计划和B站的扩音计划,也都专门提到流量扶持,以此帮助音乐人解决传播困境。

3、关注收入

绝大部分扶持计划中,音乐人的收入都提到了重要位置。

以最新升级发布的网易云音乐“云梯计划2023第一期”和腾讯音乐“新势力计划2023”为例,两者都提到音乐人群体分成的增加。

而Fender的Fender NextTM计划中,也将为音乐人提供价值不菲的纪念款吉他、定制琴盒、效果器等等,相当于实物奖励。

与线上的热门竞赛相比,线下的战线也正拉开序幕。这其中的关键点,则在于文化繁荣。土生土长的先进文化,已经成为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落脚点。而原创音乐,正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反映在市场上,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原创音乐作为文化产业的布局关键。

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西安推进音乐之城建设,青岛启动原创音乐扶持计划,杭州建设中国数字音乐基地……

别具特色的方言原创音乐、城市自创的音乐IP、市民极高参与度的线下音乐节,在当地政府高效的资源调配下,原创音乐在本地生根发芽。

(2021杭州西湖音乐节)

与线上扶持计划相比,背靠政府的扶持计划有着鲜明特点:

1、体系化。

不少城市提出的原创音乐扶持计划,实则是当地五年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布局、如何发展、每年具体做什么,在发布时就已经有了相当细致规划。

这与不断“拥抱变化”的互联网产品有着本质区别。如2022年,成都发布《成都市“十四五”音乐之都建设规划》,其中由11个章节、7个专栏构成,对音乐之都建设进行了科学谋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国际音乐之都。

2、整体性。

如果说音乐平台更关注个体原创爆款的产出,那么城市的原创音乐则更注重城市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相当于给原创音乐发展做基建。

如西安在加大“音乐之城”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以西安音乐厅、陕西大剧院等公共场馆为建设平台,打造以音乐艺术为主题,融合音乐演出、非遗传承人演出、街头艺术、音乐体验、节庆活动、生态休闲、人文旅游等城市综合消费的音乐文化聚集区。

二、中国原创音乐,到底往前走了几步?

虽然原创音乐的热门毋庸置疑,但行业内对其定义实际上仍有些模糊。结合当下情况,深瞳音乐认为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就是我们所公认的原创音乐:

1、内容创作原创性,即词曲演唱均来自音乐人独立创作,与大型唱片公司无关(部分音乐人有自己的小型工作室,此类除外);

2、内容来源本土化,即内容创作人为中国人,但并不要求音乐作品中使用华语表达。

若从以上定义来看,中国的原创音乐,起步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校园音乐,走过尽情摇滚的黄金年代,有过网络流行的非主流时期,也在盗版泛滥的互联网初期荡到谷底,到今天分众音乐的百花齐放,有近40年历史。

创作、曝光、收入,是原创音乐人群体最关心的三大点,也是衡量原创音乐发展的三要素。

而从这三方面来看,必须承认,原创音乐的进步还是相当大的。

大方向看,中国音乐市场整体大踏步前进。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发布 的2023 年《全球音乐报告》显示,中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五大音乐市场,要知道2017年,中国才首次进入TOP10的席位,成长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也令人欣喜。

聚焦原创音乐人群体,截止2022年12月,腾讯音乐入驻音乐人数超38万人,同比增长26%;音乐作品总量超230万首,达千亿次播放;网易云音乐入驻音乐人超60万,同比增长50%,其中包括超30万幕后创作者在,年度累计播放破亿歌曲达70首。无论是作品数量还是曝光量,都有长足进步。

成功音乐人的个案也算喜人。

被网易云音乐“石头计划”挖掘的裘德,通过项目专项扶持成长迅速,已两度入围金曲奖。00后音乐人潘韵淇在腾讯音乐扶持下,获得《中国好声音2022》季军。第4届Fender NextTM计划入选音乐人肖骏,去年与Fender合作拍摄新专辑《不正常飞船》概念先导片,并通过Fender的全球社媒平台进行了推广,获得更多曝光。更多音乐人来到聚光灯下,更多好声音收获听众。

而牛奶和面包,也逐渐到来。网易云音乐相关负责人表示,“云梯计划2022”给予音乐人的原创激励金全年超过1亿元。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确实给音乐人带来期许和希望。

对比网易云音乐2016年发布的《中国独立音乐人生存现状报告》中,近七成音乐人月收入低于千元,近几年行业大盘的收入确实有了一定提升。

原创音乐整体发展趋势向好,但不能掩盖新形式下暴露出来的短板和退步。

最引人诟病的,还是让人又爱又恨的“爆款”。15秒抓住耳朵、算法筛选的热门歌曲,短视频的出现颠覆了几十年来唱片工业形成的推歌逻辑,“快餐原创”给音乐平台和音乐人带来一夜爆红的巨大红利,但其背后却是曲意迎合而非艺术表达。

难解的是,很多扶持计划依然是以作品播放量作为分成依据。究竟是坚持自我的艺术表达,还是先迎合市场赚取第一桶金,这可能是初期原创音乐人纠结之处。

而平台品牌方,可能更关心如何在海量音乐作品池中筛选出优质作品,并让更多人听到。

“你是完全以自己表达与喜好为出发点而创作音乐作品,再借助平台去完成相对较大的曝光;还是为了能在平台大红而写下讨巧的音乐作品,这是两个不同逻辑的方式。”文兆杰在采访中如是说。

这也是很多音乐人的心声。在深瞳音乐接触的音乐人中,虽然大家普遍认可将短视频作为宣发推广音乐的渠道,但对为传播而创作的音乐作品却普遍不认可。

三、2023了,我们需要怎样的原创音乐扶持?

一般而言,原创音乐扶持计划主要包括以下7方面:

创作支持(后期制作、原创奖励、专项扶持)、作品推广(流量渠道支持、粉丝群体)、收益分成(播放、会员、数字专辑、广告)、线下演出、技能培训、商业变现、版权支持,基本实现“创作-宣发-变现”闭环。

其中,前三项分别对应创作、曝光和收入,量级最高,演出因为疫情原因暂缓许久,培训、版权和商业化则相对较少。

此外,基于行业竞争等多重因素,现行大部分扶持计划时间较短,基本一期以年为单位,或者帮助制作1-2首作品,持续性较短。

因此,当我们将“我们需要怎么样的原创音乐扶持计划”抛给音乐人和从业者时,他们也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了回复。

1、足够的个性化

由于面向数以万计的音乐人群体,现行扶持计划的普适性很强,这也意味着为对音乐人个体来说并不能完全匹配需求。

而且,因为发起方多为互联网平台,扶持计划中对互联网流量的依赖程度也很大,而线下部分相对寥寥。事实上,针对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音乐人提供个性化的扶持方案,可能是目前扶持计划中急需加强的一部分。

Fender大中华区艺人关系总监戴筠杰在采访中也提到希望避免支持内容的同质化,她表示Fender对音乐人的支持将“坚持突出艺人及其风格的特质”。

“这个时代,并不是作品的好坏决定一切的时代”,肖骏对深瞳音乐表示,判断扶持计划好坏的标准在不同人群面前并不一致,有人渴望作品,有人需要乐迷,有人想要更好的生活,只要计划能匹配上音乐人的需求,就有它的价值。

当然,这并不要求某一个计划达到所有人的要求,而是希望扶持各方能发挥所长,举大家之力推行业前行。

文兆杰就是比较典型的案例,早年,他通过“石头计划”发行了第一首录音室作品,实现了从无到有;2022年,文兆杰的首张专辑《爱神》发行。而今年入选Fender NextTM时,他的音乐已经相对成熟。两者合力,将帮助他实现从1到100甚至更远。

2、平衡艺术与流量

在诱人的“爆款”面前,平衡总是有些难。

各类年度音乐榜单中,神曲所占的席位越来越多,“难听”成为新歌发布的热搜标配,街巷中孩童张口就来的都是洗脑副歌,音乐APP推荐位上总是最口水的那首歌。

此情此景,你确实很难承认,这些工业气息浓厚的原创音乐能为行业发展带来什么价值,但它对扶持方的作用,却显而易见。

扶持方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Fender等品牌已经身体力行在执行中。观察入选Fender NextTM的名单就会发现,他们甄选的艺术家风格流派多样且独特,“该计划持续专注于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元且新兴的艺术家,他们为音乐领域带来了新灵感”,戴筠杰介绍说。

网易云音乐相关负责人在介绍系列扶持计划时,也多次提到“我们考虑到了不同类型的音乐人的真正需求,不以流量为导向”,希望“为值得的音乐人开辟一条‘风雨无阻’的道路”。

3、充足的资金支持

很多人采访时都提到了这一点。

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先将视线转向中国台湾。

21世纪以来,中国台湾为支持音乐产业发展,推行了音乐全面补助计划,补助范围涵盖乐团累计投入资金达数十亿台币,此次入选Fender NextTM的落日飞车也通过该计划制作首张音乐作品。撇开该计划选拔不公正等负面新闻,可以说,这项计划为中国台湾音乐人提供了登台的“门票”。

此外,当地音乐平台KKBOX,音乐厂牌街声均对原创音乐有创投方面的布局。

把音乐作品的市场风险交给扶持方,将音乐人的营收压力降到最低。这个梦固然很美,但音乐终归是一场慢生意,也许深耕行业、徐徐图之才是一条捷径。

结语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原创音乐扶持计划?对关心原创音乐的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永远的话题。

我们需要百家争鸣的扶持计划,更需要百花争艳的原创音乐。尽管现行计划可能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我们能看到,平台方、品牌方、音乐人、从业者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行业慢慢前进。

无论扶持主体是谁、扶持时间多久、扶持形式如何,我们都希望,这些计划的初心,不止于行业竞争而已。

这也许是只一个音乐爱好者的私心,但愿也是原创音乐更好的起点。